Article, Photos by yipei lee
文、圖|李依佩
今年的日惹藝術家博覽會比起往年更國際化。你不會相信,比起去年的8,000人,今年開幕更湧進超過了10,000人的藝術喜好者紛紛出現於此。ART|JOG|14 藝術家來自印尼雅加達、巴里島、萬隆、日惹、泗水、索羅、坦格朗,新加坡、澳洲、日本、荷蘭,以及2位客座藝術家;美國行為藝術之母-瑪莉娜·阿布拉莫維奇、日本teamlab等,共103位藝術家齊聚一堂。
6月6日下午3點為預展開幕,ART|JOG|14邀請印尼當前最有影響力的行為藝術家Melati Suryodarmo,身為女性的她,身上的鈴鐺,面具上滿滿的針,還有表演當中不斷地透過身體表達女性軀體與社會環境的關係,如同鈴鐺一樣不論是自發性或被動性只要有所動作,即發出代表著愉悅、或曖昧、或警告的聲響,而面具上的針,就我個人的解讀,是在隱喻一種認同塑造、或是藉由臉部可辨別身份刻意營造一種與空間、與階級的特定衝突騷動,持續超過1個小時的表演,再加上東南亞的熱天氣也就更人難以平靜了。
而預展的好處是,沒有那多人同時擠進來,比起臺北雙年展還要隨性,可以自在拍照和藝術家聊聊天,但就缺少了主辦單位,不論要promote ART|JOG 或印尼藝術家的那份高度企圖心與明確的主題性引導。6月7日開幕當天下午,有趣的是他們找來了交響樂與搖滾樂的合作演出,傍晚十分的戶外餐會也遇見了來自各地的朋友、到了9點後策展人、藝術家、藏家、不論是誰都前往OxenFree繼續afterparty的狂歡和Karraokeeeeee!。














隔天6月8日在Lenggeng Art Fundation的Art Discussion也很豐富,主題為:EMPOWERED: New Relations, Dynamics, and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Art Scene Today.
上午有關藝術社區的討論,邀請了越南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的藝術單位分享他們的經驗與策略。而下午的討論則是市場導向策略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,在全球擁有13家畫廊的高古軒,代理全球超過100位著名藝術家,今年選擇了東南亞的印尼,作為亞洲的一新據點。我想我是真的很幸運在這,不論是獨立空間或是商業範圍,都能聽到不同角度的聲音,而大家依舊還是可以相互和諧相處。



為什麼會每年都來到印尼呢?
因為….在這裡當代藝術圈總是感到特別熱鬧而且溫暖。來自東南亞新加坡/馬來西亞/印尼等四面八方策展人、印尼當代藝術重要藝術家們、印尼的新舊藏家們、蘇富比教授,呈現著滿滿的社會現狀與討論各種know-how。他/她們對於來自台灣的小編,從不吝嗇地分享了許多經驗與討論。日惹這個城市不算特大,生活中的文化與當代藝術關係卻看得既緊密又過癮。不論如何,菲律賓/馬來西亞/印尼與澳洲等鄰近國家的互助力量,以及有能力的藝術家依舊幫助新生代藝術家,這個城市總是擁有驚人的包容力和起飛的力量。
除了太多甜蜜之外,過了兩年、三年後再相見,更像超級大家庭,我們開始相互照顧彼此下一代的小朋友們。更重要的是,在這裏只要你想要接觸藝術沒有貧富賤貴階級之分,比起台灣獨立斤斤計較的高姿態,印尼甚至是東南亞的藝術圈就像大地之母一樣,尊重且包容不同。來自不同世界,看見的笑容多過皺眉頭,想像力總是恰到好處。
[題外話] 小編好久沒有搭Garuda(印尼航空)從雅加達轉機到日惹了,抵達雅加達辦完落地簽時,也只剩下一小時不到就要起飛,看到前面滿滿的阿拉伯人,長長的隊伍和印尼人的樂活慢效率,原本很擔心會錯過班機,結果地勤人員人很好,他跟我說飛機一定會等我,也會保證我搭得上,要我還是先排一下隊。結果因為動作真的太慢了,時間又剩下20分鐘左右,於是地勤人員把我找過去,讓我走”crew專用” 快速走道!!!(還頗爽的)
還有啊,每次去辦落地簽時,都會被海關人員問「我明明是當地人,為什麼要辦落地簽(實際上我拿出綠色台灣護照時,她們都會跟我說不好意思)」這回在雅加達轉機時,我依然又被視為當地人,還讓我去排印尼華人(Kita)隊伍。平常走在街上買東西、搭車去哪邊、連回台灣在飛機上的空服人員都只跟我說印尼話,還被台灣人認為我是來台灣唸書的….. 實際上我也慢慢聽得懂印尼話,有些時候也能用印尼話回答和對談,看來我真的很融入當地了。下次再去印尼的話,我要去置產了拉!